优秀!广东汉剧入选2020年省非遗优秀实践案例名单
掌上梅州讯 记者获悉,优秀优秀2021年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点工作会商会于2020年12月9日至11日在潮州举办。广东会上颁发了14个2020年广东省非遗代表性项目优秀实践案例,汉剧AG超玩会其中,入选由我市推荐的年省广东汉剧《夯实剧种基础,巩固传承创新》这一案例榜上有名。非遗
据了解,案例继2019年梅州客家山歌入选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保护实践案例后,名单广东汉剧不断激发自身在保护和传承方面的优秀优秀明显优势,在2020年非遗传承工作中树立了行业的广东标杆、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,汉剧由此获得了该项殊荣。入选AG超玩会广东汉剧是年省广东三大剧种之一,是非遗客家人的大戏,它皮黄声腔,中州音韵,原称“外江戏”,已有三百多年历史。2008年,广东汉剧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。
近年来,广东汉剧秉承“育人才、创精品、争名牌”的理念,倾力打造广东汉剧“周五有戏”“周六艺苑”文化惠民展演,建立嘉应学院大学生艺术实践基地,设立七色光艺术培训中心等广东汉剧幼苗培训基地,挂牌设立广东汉剧(汉乐)活动驿站,多措并举宣传推荐广东汉剧,不断推动剧种的传承发展,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,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。据统计,广东汉剧现有11位传承人,设立传承人工作室,确保传承工作提供较好的条件,传承人管理做到年初有规划,年终有总结。其次,自2005年以来,广东汉剧传承研究院联合梅州市艺术学校培养了2010、2017、2020届广东汉剧幼苗共106名已登上舞台,2020级24名广东汉剧幼苗正在培养中。此外,广东汉剧传承研究院在数据库方面不断挖掘整理抢救性资料,在编撰出版刊物的同时顺势建立广东汉剧资料库,建立了省特级标准艺术资料室,现有保存声像资料361张、公演剧本256本、手抄油印本560本;2014年,建立数字化信息基站,现有数字化信息1500条。
广东汉剧《王昭君》展演照(林翔 摄)
接下来,我市将充分发挥优秀实践案例的示范作用,认真学习好的经验和模式,结合实际,有针对性地制定并实施保护措施,持续推进保护传承实践,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深入开展。
本报记者:赖运香
编辑:宋一笑
- ·疏附农产物俏销羊城,“疆品南下”如火如荼
- ·我市获新增以工代赈中央投资1243万元
- ·市红十字会搜救救援队获交通运输部奖励
- ·我市再获水库移民资金6679万元
- ·这场粤菜交流分享会,见证粤喀情深、山海连心
- ·广西内河首批5000吨级纯LNG动力多用途船交付使用
- ·平南: “甜蜜经济”助力乡村振兴
- ·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指挥部会议暨市整改办公室第三次会议召开
- ·低空经济再迎政策利好!城市上空“City Fly”将怎么飞?
- ·今年前7个月我市对非洲国家出口增长107.1%
- ·立足便民利企 聚焦改革创新 我市政务服务实现提质增效
- ·疏通“农业命脉” 端牢粮食“铁饭碗”——桂平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见闻
- ·山西一高速施工发生事故致5人遇难,交通运输部挂牌督办
- ·广西内河首批5000吨级纯LNG动力多用途船交付使用
- ·桂平市扎实推进粮食生产
- ·贵港日报童心圆小记者工作室获评全国文化科技卫生“三下乡”活动优秀团队